BB1 規格表
產品名稱 | BB1 |
外觀顏色 | 黑色、銀色 |
尺寸(長 x 寬 x 高) | 216 mm x 170 mm x 387 mm |
容量 | 14.21 公升 |
相容主機板 | Mini-ITX |
擴充槽 | 3(最大) |
2.5″ 安裝數量 | 2 |
3.5″ 安裝數量 | 1 |
I/O 面板 – USB 連接埠 | 2 x USB 3.0 |
I/O 面板 – 音效輸出埠 | 1 x 3.5mm TRRS 耳機/麥克風座 |
可安裝風扇數量 | 2 x 120mm 或 140mm 風扇 |
可安裝水冷排尺寸 | 1 x 240mm AIO 冷排(最大) |
可安裝顯示卡最大尺寸 | 305mm(長) |
可安裝 CPU 散熱器最大尺寸 | 顯示卡 1 Slot 時:99mm(高) 顯示卡 3 Slot 時:79mm(高) |
電源供應器類型 | SFX |
保固 | 1 年 |
配件 | 3M PCI-E 延長線 300mm、3M 腳墊、螺絲包 |
** 以上規格,B-Team Lab 保留修改之權利,不另行通知 **
BB1 常見問題 QA
BB1 的開發,從曝光以來,一直有很多 PTT 網友們看完幾個 Prototype 之後,都有在推文、留言上面留下自己的對於 BB1 設計的疑問。
因為類似的詢問實在太多(信箱真的爆了),為了避免大家一直詢問一樣的事情,這邊特別整理了 BB1 的常見問題 Q & A,希望有興趣購買的朋友都可以先閱讀,至少可以理解我們「為何如此配置」的原因,也可知道 BB1 是否符合您的需求。
問一:
為什麼 BB1 沒有在前置面板配置 USB Type-C 連接埠?
答一:
1. 目前主機板前置 Type-C 僅支援普通 USB 的資料傳輸功能,並不具備目前 Type-C 受矚目的 PD 快充、TB3 等功能。
2. USB 4 的規範其實即將底定,現有規範很快就會有變化。
BB1 是設計初衷是「可以放在桌面上日常使用的機殼」。目前有 Type-C 的周邊,除了 USB DAC 的耳機、M.2 SSD 的外接盒之外,其實大部分人都還是以 Type-A 轉 Type-C 的使用方式為主,保持 USB Type-A 的數量跟易達性,是我們對 BB1 配置的主要考量。
問二:
你們選用的 3M PCI-E Riser 延長線,有支援 PCI-E 4.0 的規範嗎?
答二:
1. 目前市面上有零售符合 PCI-E 4.0 規範的 Riser,大多採用 OCuLink 規格,現階段都以伺服器應用居多,價格高昂。
2. 如果需要 PCI-E 4.0,現階段其實不應該考慮轉接,因為訊號損失會非常大。
問三:
BB1 的散熱好嗎?不靠水冷、只用空冷,也能夠應付高階處理器、顯示卡的運算熱量嗎?
答三:
B-Team 的團隊成員,都在極限超頻、系統調校領域服務多年。在 BB1 設計之初,內部就已經針對高階處理器、顯示卡的進行熱流模擬與實際測試。三種不同擺放模式的實際燒機測試影片,將會陸續發佈,請密切留意。
問四:
你們單價有點貴,類似的自製機殼才賣 USD 210,為什麼要買你們的 BB1?
答四:
為了達成 BB1 三種擺放模式、桌面擺放設計、與高階顯卡的相容性,我們採用了單高價的 3M PCI-E 延長線,大部分自製產品都沒有搭配此線材。如果搭配早鳥方案,其實價格更加優惠,歡迎多方比較。
正式版砍掉c8i支援跟mb第二種io安裝方向了嗎?
請問打洞的鋼板內側會有防塵網嗎?
您好,預設不做防塵網設計,謝謝!
我也想參考看看銀色照片
您好,已經寄到您的信箱,稍晚也會更新到商品頁面,謝謝!
請問240 AIO要放在哪裡?
看說明書前面風扇處放風扇就沒空間了
您好,已經有發安裝的照片到您的信箱,煩請查閱附件照片,謝謝!
請問有銀色的照片能看嗎?
您好,因為大貨已經包好,來不及拍。參考照片已經寄到您的信箱了,請查收 XD